塑企肩負食品安全
2011/7/25 17:32:55
近日,西瓜商販使用沒有任何標識的“三無”保鮮膜的行為被曝光,引起一片嘩然。這樣的保鮮膜不僅不能保鮮,長期使用還可能致癌。
保鮮膜主要有聚乙烯(PE)、聚氯乙烯(PVC)和聚偏二氯乙烯(PVDC)3種材質。PE和PVDC可用于包裝食物,但PVC在遇到油膩、酸堿性、高溫時會釋放出聚氯乙烯小分子,易滲入食品,可能致癌,長期使用對肝腎功能會造成消極影響。
這些知識熟悉化工的人都知道,但是通過近日媒體的報道我們可以發(fā)現,廣大消費者對于PE和PVC的區(qū)別卻知之不多,因此人們辨別優(yōu)劣保鮮膜的能力較差。
不僅是保鮮膜,日常生活中,由于不良商販的投機心理,很多不適合食品領域應用的塑料制品如塑料袋、塑料餐盒等還被應用于食品、飯菜等的包裝。更有甚者,一些小作坊、小塑料制品企業(yè)為了節(jié)約成本,在原料里摻加用過的藥瓶、廢棄塑料等回收料,生產用于食品的塑料制品,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更大。
塑料制品被媒體曝光,使得正規(guī)的塑料生產企業(yè)聲譽也受到牽連。為了整肅市場、保障食品安全,塑料生產企業(yè)也應該盡自己的一份責任。
化工企業(yè)應該配合大眾媒體,對食品級和非食品級塑料的區(qū)別和辨識方法進行宣傳,或者組織企業(yè)職工走上街頭、走進社區(qū)發(fā)放傳單、現場講解。教會百姓通過摸、聽、聞以及辨認標識等方式,甄別什么樣的塑料制品是有毒的,什么樣的塑料袋可以放心使用,從而在以后的使用過程中,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,讓更多的人自覺抵制不合格塑料制品。消費者不買劣質塑料制品的賬,沒了市場,劣質塑料制品自然會慢慢消失。
同時,塑料生產企業(yè)還應該在自身生產中進一步加強規(guī)范。不僅要嚴把原料關,嚴格按照國家規(guī)定生產對公眾無害的塑料制品,還要在所產的產品包裝上用中文明確標示適用范圍,不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。
為了餐桌的安全,塑料企業(yè)要切實肩負起社會責任,在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嚴格自律。
【生意上的事-用搜脈。了解更多搜了網資訊,請立即關注搜了網官方微信(微信號:sole518)】

上一篇: 皮具為蘋果做嫁衣
下一篇: 油價進入下行通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