棉花漲訂單減服裝企業(yè)面臨饑荒
2010/11/23 17:18:53
資源品漲價,加工企業(yè)的日子過得怎么樣?在上海周邊,遍布著紡織服裝等各類加工型企業(yè)。近日,商報記者走訪了蘇浙一帶部分加工企業(yè),聽他們談現(xiàn)狀,倒苦水,以及克服困難的種種舉措。
“10月份以來我們幾乎沒怎么接到訂單,大家都在觀望。明年的情況實在不容樂觀。”蘇州青田企業(yè)發(fā)展有限公司毛衫部總經理盛國鋒向商報記者開門見山。
位于蘇州吳江市震澤鎮(zhèn)的青田企業(yè)是家著名的服裝加工企業(yè),以毛衫、針織成衣、經編面料的生產出口為主營項目。整個企業(yè)年銷售額2.5億元,其中毛衫銷售額1億元,幾乎占了半壁江山。
昨天,鄭州商品交易所的棉花(25775,-675.00,-2.55%)1105和1109合約尾盤大幅下挫,分別下跌4.84%和5.01%,這讓盛國鋒眉頭微展,但他又說:“這僅僅是期貨價格的下跌,現(xiàn)貨市場與期貨市場還有一定差別。”“9月份以來,棉花漲得太兇了,幾乎是每兩天一個價,中間沒怎么跌過。現(xiàn)在再怎么跌,我估計也不可能回到9月份以前的價位。”
對于青田這樣的大企業(yè)來說,眼下的日子似乎還不成問題,目前開工量依然飽滿。企業(yè)負責人介紹,現(xiàn)在車間里生產的基本上是9月份以前接的活。按照服裝加工的流程,從簽約、原料采購、生產加工,到后交貨,要三四個月時間,所以明年上半年的加工訂單就讓人犯愁了。
盛國鋒進一步解釋,主要是價格暴漲暴跌,客戶對價格吃不準,只能陷入觀望狀態(tài)。“我們的主要客戶在美國,客戶近一段時間停止發(fā)單了,我們將處于無米下鍋的境地。”
蘇州青田大的原料就是棉紗、絲和粘膠。據介紹,今年以來,絲和粘膠的價格都分別漲了30%左右,而棉花更是“一枝獨秀”,從目前已經回落的期貨價格看,從9月份以來已經漲了超過50%。
棉花漲價是各種綜合因素的集中反映。氣候因素導致棉花減產;印度出口配額導致其出口銳減;金融危機復蘇使需求增加;還有就是游資的炒作,等等。棉花價格要漲,對于大多數企業(yè)來說,并不是意料之外的事情??蓾q得這么多,卻是大多數加工企業(yè)沒想到的。
“之前我們也預測到要漲,所以加大庫存,備了三四個月的貨。但對于企業(yè)來說,備貨量是有限的,也不可能無限制囤貨。”盛國鋒表示,甚至有10%已經和他們簽訂了供貨合同的供貨商,面對暴漲的價格,選擇了違約。因為在他們算來,違約支付的成本遠遠小于價格暴漲后的付出。
在盛國鋒看來,棉紗價格從去年的39000元/噸,漲到了目前的65000元/噸,回落是必然的。但他也沒有指望價格能回落到去年水平。
“微漲點也正常,客戶那里也能消化,但不能暴漲,否則客戶接受不了一下子20%-30%的漲幅。”他說,“我覺得比較理想的是12月份棉紗價格回落至50000元/噸左右,漲幅控制在10%以內。保持一個相對穩(wěn)定的價格,能確保正常種植的積極性,有利于整個行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。”
可是,萬一下月棉紗價格不下來,甚至再次進入上升通道,那又怎么辦?盛國鋒認為,對于加工企業(yè)來說,訂單也會有,但加工數量會急劇減少,客戶只能落小單以維持自身的銷售。“其實我們現(xiàn)在也不敢接大單、長單,如果棉花兩天一個價,我們都不敢和客戶簽合同。”
目前,青田企業(yè)積極向內部挖潛,通過降低生產成本等措施應對市場風險,比如把手工制作改成電腦制作,爭取把訂單規(guī)模做大等等。此外,面對國際市場諸多不可控因素,他們正籌劃,在不影響外貿的基礎上,拓展內部貿易,轉向國內貼牌生產,從而在國內市場分得“一杯羹”。
【生意上的事-用搜脈。了解更多搜了網資訊,請立即關注搜了網官方微信(微信號:sole518)】

上一篇: 水泥領頭下鄉(xiāng)試點六部門聯(lián)合建材下鄉(xiāng)
下一篇: 阿聯(lián)酋擬建貿易企業(yè)確保糧食安全